二战战舰神秘失踪,77年后现身海底已断为
77年前的年1月,一支英军舰队由苏格兰起航,沿不列颠岛西海岸南下,计划前往英国南部,途中遭遇猛烈的暴风雨,舰队中的一艘战舰LCT-在一个风暴之夜连同舰上14名海军官兵一道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不知所踪。据媒体报道,海洋调查船马多克王子号于年在威尔士外海进行海底勘察时意外地发现了一艘沉船残骸,近期经过与官方档案的对照后,基本可以确认这具残骸就是当年失踪的LCT-号登陆舰。
■停靠在海滩上的英军LCTMk3型坦克登陆舰,二战时期英国海军建造了艘同型舰。
LCT-属于英国皇家海军在二战期间建造的LCTMk3型坦克登陆舰,排水量吨,舰体长度59米,舰体宽度9.1米,吃水1.17米,安装2台马力柴油机或汽油机,双轴推进,最高航速9节,航程海里,舰员12人,安装2门2磅炮或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作为自卫武器,在操舵室和炮位上设有防弹装甲,可以运载吨货物或10辆坦克,在舰首设有跳板式舱门,便于车辆和物资进出货舱。英国皇家海军在年到年间总共建造了艘LCTMk3型登陆舰,其中大部分参加了两年后的诺曼底登陆。
■爱尔兰海位于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之间,平均水深61米。
根据英国海军部的战时档案记载,LCT-建造于英国东北部港口城市米德尔斯伯勒,年4月下水,建成后编入第7登陆舰分舰队。年1月31日,第7分舰队在旗舰沙龙舞号武装拖船的带领下,由苏格兰港口特隆起航,经爱尔兰海南下,前往英格兰南部德文郡的阿普勒多尔,据信这次调动是为日后的诺曼底登陆做准备。LCT-也在舰队行列之中,当时该舰由预备役海军中尉威廉·格里菲斯指挥,舰上共有14名官兵。
■年1月31日至2月1日,LCT-的航线及失踪过程。
舰队起航后不久就遭遇了一场猛烈的暴风雨,狂风呼啸,海浪滔天,舰队只能保持低速艰难前行,于2月1日白天通过马恩岛海域。当天傍晚6时30分,旗舰沙龙舞号使用信号灯与舰队各舰进行联络,以确定队列完整,没有掉队,这次舰队检点是在巴德西岛西北海域进行的。沙龙舞号的航海日志记录,当时LCT-回应了旗舰的信号,表明它仍在编队之中。这是LCT-留给世间的最后讯息,此后再也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海军部判断LCT-是在爱尔兰海上触雷或因风暴在马恩岛海域沉没,但具体原因一直是个谜。
■海洋调查船马多克王子号,该船在威尔士外海调查海底沉船状况。
年,英国海洋调查船马多克王子号在威尔士外海开展海底勘察活动,这是由北威尔士的班戈大学海洋科学院组织的一项海洋调查研究计划,其目的是全面勘察威尔士周边海域沉船残骸的分布状况,进而研究沉船与海洋生物栖息情况的关系。调查中可能会发现不少年代久远、颇具考古价值的沉船,因此项目负责人由伯恩茅斯大学著名历史学家和海洋考古学家因尼斯·麦卡特尼担任。
■LCT-残骸的声呐信号电脑影像,舰体断为两截,残骸呈南北分布,散落在海床上。
马多克王子号使用多波束声呐对海底进行扫描,在北威尔士丽茵半岛终端巴德西岛以南海域约90米深的海底发现一艘不明船只的残骸。由声呐合成的电脑影像显示,残骸分为两部分,散落在一条南北走向的海床上,彼此相距米,船首部分残骸位于南面,长34米,船尾部分残骸位于北面,长24米,宽约9.8米。从残骸构造观察,具有明显的登陆舰艇的特征,比如船首残骸可以看到登陆跳板和货舱通道,船尾残骸则具有较为靠后的上层建筑,两处残骸相加的长度及宽度也与二战时期英国海军LCTMk3型坦克登陆舰的尺度相符合。
■LCT-的残骸影像放大图,可以看到细节构造。
通过与海军部的档案资料进行对照,基本确定这艘沉船就是77年前失踪的LCT-。残骸发现位置距离LCT-最后一次出现的地点约25英里,而残骸分布表明这艘船只当时正由北向南航行,而两处残骸之间的连线也与当年第7登陆舰分舰队的航线高度吻合。据推测,LCT-在年2月1日下午6时30分的舰队检点之后,航行至巴德西岛以西海域时,因不明原因船身断裂,但前后船体仍漂浮了一段时间后才沉入海底,因此造成两处残骸相距多米的状况。由于风急浪高,夜色浓重,LCT-的沉没没有被任何人发现。至于船体断裂的原因仍不明朗,碰撞、触雷或是风暴都不能排除,不过残骸的发现至少确认了这艘战舰的沉没位置,同时也确定了格里菲斯中尉等14名海军官兵的安眠之地。作为一处海军墓地,考古人员已经将沉船位置通报给海军部,以便于记录在案,至于LCT-的沉没原因还有待对残骸的进一步勘察才能得出结论。
■停在浮船坞中的LCT-号坦克登陆舰,这是目前最后一艘存世的LCTMk3型登陆舰,曾参加过诺曼底登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527.html